经济日报:抗旱当做长远计
经济日报
今年长江流域高温少雨,经济计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灾害。日报过去是抗旱旱区抗旱,现在常常出现“雨季抗旱”“丰水区抗旱”的长远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计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日报天气反常性、抗旱不可预见性远远超出了以往的长远认识。对此,经济计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日报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抗旱以应对难以预测的长远气象灾害。
抗旱当做长远计。经济计地方管理者应改变抗旱“扛一扛就过去”的日报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干旱的抗旱科学研究和抗旱工程的持续性建设,不仅要打赢抗旱这场硬仗,更要善于从抗大旱中学习和总结,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改善、提升农村农田基础设施,把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一方面,建设和维护水利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水利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存在困难。遇到气象灾害,还无法充分担负起农田水利保障的重任。因此,还应建设并维护好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通过市场化等手段提高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同时,充分启动和利用各类抗旱水利设施,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抓紧缓解旱情。
另一方面,将每一立方米水用在“刀刃”上。其实,农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越是这种地区,越要查水情、算好水账,做好水的调度和管理。比如,人和作物每日需要多少水,山塘里还剩多少水,能供使用多久,可以从哪里开辟新水源。针对不同的旱情,各地各部门要有相应的应急保供水方案,要告别粗放式管理,做到精细化服务,关键是要做到“一村一策、一库一策”。
实践证明,科学抗旱是抗长旱、抗久旱的重要利器,唯有尊重科学规律、采取科学方法,才能有效抗旱。连日来,人工影响天气火箭、“新舟”60增雨机、“龙吸水”抢险车、节水灌溉技术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投入抗旱,在缓解旱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抗旱,还要在统筹上做足功夫。气象部门及时预警、水利部门精细调度、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加强雨情、水情、墒情信息监测和旱情信息统计,加强江河湖库水量综合调配、湖库闸站联合调度,加强协同联动,做好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在高效协同中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及时摸清旱情信息,才能打好施策“组合拳”,全面提升抗旱减灾应急能力。
全力抗旱,没有人是旁观者。无论是蓄水保水还是调水借水,虽然抗旱的主阵地在农业和农村,但资源调配、组织动员很多工作要在城市完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更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尽份心、出份力,增强抗旱“主人翁”意识,确保水和电为抗旱发挥出最大效益。共同意识促成共同行动,把个人点滴举动汇聚成全社会之力,同样是为抗旱工作加了把劲。
(责任编辑:百科)
- 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通策医疗早盘大跌近8%
- 220家卖场门店恢复线下营业,上海推动重点行业应复尽复
- 蔚来新加坡上市获批,将实现三地资本市场布局
- 泰禾集团变更为ST泰禾,开盘跌停报1.79元/股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昨日开幕
- 德国3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3.9%
- 上海本轮疫情发现的本土感染者超过80%已出院出舱
- 上海疫情“保卫战”处于关键期 就医、复工、保供事事关心
- 个人养老金理财初期产品由参与机构筛选或发行 机构建议明确准入退出细则
- 蔚来或成首家三地上市智能电动车企 2022年研发投入将增长1倍
- iPhone14全系涨价,国产手机反攻的机会到了
- 外媒:泽连斯基邀请德国总统访问基辅
- 成都将出台首个专门聚焦元宇宙的行动方案
- 蔚来汽车将赴新加坡二次上市 美股“预摘牌”后亟待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