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成渝线上最后的绿皮车,今天70岁了 正文

成渝线上最后的绿皮车,今天70岁了

时间:2025-07-05 16:46:2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图片来源:西南铁路 十几万筑路大军两年修通铁路实现了几千万西南人民长达半个世纪的夙愿光阴似箭,今天它已经70岁了成渝之间的交通速度从时速36公里提升到350公里成渝铁路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图片来源:西南铁路

十几万筑路大军

两年修通铁路

实现了几千万西南人民

长达半个世纪的成渝夙愿

光阴似箭,今天它已经70岁了

成渝之间的线上交通速度

从时速36公里提升到350公里

成渝铁路上的客运列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只剩下这一对5611/5612

每天上午10点过,最后相向鸣笛出发

从内江到重庆

280多公里的皮车路,要花8个多小时

最低票价2元,今天全程仅20.5元

沿途要停靠大大小小的成渝站点27个

平等、柏林、线上峰高铺、最后铜罐驿……

这些不常听到的皮车小地方

在报站声中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图片来源:西南铁路

曾经,这列连通巴蜀的今天火车人潮拥挤

最火时,坐满1000多名乘客

沿线的成渝乘客,得以一代一代,线上去往远方

第一次走出深山

第一次告别父母

第一次外出读书

第一次去城市打拼

绿皮车见证了很多的最后人生“第一次”

现在的车厢略显空旷

但形形色色的乘客自得其乐

载着欢声笑语

载着平凡动人的小故事

记忆的涟漪不断泛起

几十年,无论外面的皮车世界如何变化

这列绿皮车依旧老样子,走着老路

它从容不迫地穿过群山、今天跨越江河

串联起不知名的小镇、偏僻的村落

虽然饱经风霜

它仍然延续着最初的使命

虽然乘客渐少

它仍然坚守着小镇和村庄

从童年到迟暮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关于成渝铁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回忆

网友“芋头”

我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成都工作。10多年前成渝线上很多火车班次是“夕发朝至”,不耽误上班,非常方便。有一次我晚上下班后,买卧铺票赶回家,第二天给我母亲祝寿,伴着哐哐当当的铁轨声入睡(睡不着),10多年过去了仍然记忆深刻。

网友“琥珀飞鸟”

我是重庆人,学生时代,每逢假期,常常从重庆坐绿皮车到成都看姑姑。夜深人不静,熄了灯的火车上,窗外偶尔闪过的灯火,总能吸引我久久不肯入睡。火车上偶遇的同龄人,交换地址成为笔友。也就是那些年,总是在清晨到达并喜欢上成都——和重庆风格迥异的另外一座城。虽然,我选择了在绿皮车的终点——成都工作,却将最长最深的思念留在了绿皮车的另一端——故乡重庆。

网友“jojojoyjudy”

我是四川资阳人,老家在重庆江津,小时候我爸爸常常带我回江津探亲,坐的就是成渝线上的绿皮火车,我现在都还记得,列车员推售瓜子花生的叫卖声,火车碾过轨道哐当哐当声,还有电风扇摆着脑袋吱吱呀呀声……短短的几百公里,每次都会坐上一天,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慢时光”,才会在内心深处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网友“菲菲”

我是内江人,小时候常常跟着爸爸坐这辆车去重庆玩,那时候车上的人很多,空气里混杂着各种声音。我喜欢看窗外的风景,看着看着,就从绿树变成了高楼。每次最期待的是突然出现的大江大桥,我就喊着打瞌睡的爸爸一起看,记得江上还飘着船。

网友“小飞侠”

小时候爸妈在成都打工,一到暑假,婆婆就带着我去坐火车去找他们。出发前的几天都很兴奋。那时最深的记忆就是我们提着大包小包排队,偶尔还能在车上碰到村里的熟人。现在长大了,夏天再坐这车回老家,感觉特别热,但奇怪的是,小时候完全没热的记忆,只是觉得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