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超60%!40万粉丝私募大V道歉,发生了什么?
私募大V突然道歉,巨亏还自曝净值远低于0.4!超万
雪球坐拥40万粉丝的粉丝发生私募大V“云蒙”近日突发道歉声明,首次透露基金净值比0.4还要低得多。私募类似的大V道歉私募大V投资翻车事件并非个例。业内人士表示,巨亏投资中需警惕加杠杆、超万单押赛道的粉丝发生问题,投研能力的私募宽度才是决定基金经理能力重要因素。
私募基金净值跌破0.4元
11月22日下午,大V道歉私募大V云蒙在雪球发布道歉声明,巨亏并回应“云蒙基金净值”等事项。超万
“云蒙基金净值比0.4还低得多。粉丝发生”云蒙在文中表示,私募不公布净值是大V道歉因为部分投资人不希望网上公布。云蒙基金使用高杠杆,集中投资于单一板块。
云蒙还表示,自己及近亲所持基金份额占比超40%,投资人四十多人,一半为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一半为第三方平台上的网友或朋友。云蒙还透露,云蒙基金没有管理费,开立基金以来,个人承担相关费用200万元左右。
10月14日,云蒙曾发文称“投资真的好难啊”,并总结自己最大的问题是“轻视了杠杆的毁灭程度,无视了分散的保命作用,忽视了优秀的长期复利”。
云蒙基金是云蒙投资公司发行的离岸私募基金。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在中基协网站并未查询到云蒙基金相关备案信息。根据公开资料,云蒙曾因“捂7年赚500万”而被公众熟知;2015年她在银行股中大赚2000万元;2017年,她与丈夫双双辞去工作后,专注投资,发行私募基金云蒙基金(Yun Meng Fund)。
然而云蒙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2018年10月,云蒙曾在文章中公开基金净值。彼时,云蒙基金运行仅1年多,但是净值已经“腰斩”,仅有0.42514元。2021年4月,云蒙曾发文称,由于高杠杆遇到大跌,损失非常惨重,基金净值仍在非常低的位置。
2021年底,有爆料人士称:“雪球大V云蒙决定关闭其私募基金,基金净值低于0.4元。”对此,云蒙曾回应:“只是谣传,一切都还是正常的。”
私募大V投资折戟
近年来,像云蒙一样投资失败的私募基金经理并非个例。
10月底,私募大V“金毛小可爱”管理的产品“斯诺波遇见”因亏损40%触及清盘线而遭清盘。资料显示,上海斯诺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该产品管理人。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司成立于2015年,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目前,该基金已处于提前清算状态。
相关信息显示,该基金经理经常满仓操作,重仓港股物业股。其在今年2月表示:“本产品没什么特殊情况,基本都是满仓。斯诺波遇见属于强激进风格产品。如果真的没有机会了,也不会硬着头皮满仓,但这种情况应该很少很少。”值得一提的是,该大V目前已删除此前发帖,包括强调“不怕打脸,这帖我不删”的看好港股物业股翻倍的帖子。
警惕“押注”单一赛道投资
历史上,因为加杠杆损失惨重的私募不在少数。云蒙的案例暴露出的两大风险点,再次成为投资者广泛讨论的话题,一是投资加杠杆的问题,二是押注单一板块。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如果配置的方向非常集中,即使最终看对了,过程也可能比较波折。以新能源为例,即使去年全年趋势向上,但个别月份波动也非常大。如果持仓非常集中,基金净值表现也会剧烈波动,这对于持有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对于“押注”单一板块,一位大V对此评论称,在私募行业,淘汰基金经理的绝不是投研的深度问题,而是投研能力的宽度问题。如果看不清发展趋势,选错行业,就算是巴菲特也不行,如伯克希尔的纺织业。投资也适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核心资产”的定义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五朵金花”“眉飞色舞”“茅指数”“宁组合”都是特定时代的“核心资产”。涌津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谢小勇谈及投资收益的来源时曾表示,投资就是要不断挖掘新的“核心资产”。“投资不仅仅是盘面的变化,也不只是基本面的变化,更是时代的变化,不同时代会涌现不同方向的投资机会。优秀的投资人绝对不是买入优质的资产后就拿着不动,而是要随时审视各方面的因素。”
(责任编辑:综合)
- “脱欧”影响英国经济?苏纳克:坚持“脱欧”,不会效仿瑞士
- App Store订阅通知更新来到国内 订阅应用涨价时可自动续订但有限制
- 欧盟暗示不会对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 欧洲气价涨近6%
- 20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告:全年销量有望破600万辆,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
- 英媒:越来越孤立于世界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 国内锂矿争夺白热化!广汽集团、东阳光要去贵州“找矿”
- 股价近一年累计下跌超70%, “裁员”传闻四起,Meta怎么了?
- 光大期货:11月8日软商品日报
- 首批3只保租房REITs上市 新资产类型项目有序推进
- 个人养老金来了,哪些产品可抵税你真的知道吗?
- 资生堂对异常订单免费赠,对李佳琦直播间顾客公平吗
- 反洗钱大罚单!工行、交行、秦农银行合计被罚超1100万
- 李文红: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投行、创投等在京高质量发展
- 日元贬值、苹果涨价,崇尚“新品信仰”的日本人也开始淘二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