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到了做选择的不多了时候。 8月9日晚,星做选择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不多了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星做选择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不多了投资税收抵免等政策。 美光科技、星做选择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大厂CEO出席了《法案》签署仪式。不多了 美光9日宣布,星做选择将利用美国政府的不多了优惠政策,在2030年前,星做选择新增投资400亿美元,不多了用于内存芯片制造业。星做选择高通也表示,不多了将在美扩建工厂。星做选择 三星尚未做出回应。不多了和他们不同,坐在芯片牌桌上的三星,心情复杂。 痛苦抉择 芯片业务是三星的第三大营收来源。 财报显示,三星2021年营收1.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其中DS业务部门(半导体销售)贡献了近三分之一营收,仅次于消费电子和通信业务。 三星在中国耕耘多年。 今年4月,三星电子在西安扩建的NAND闪存工厂全面投产,至此,该公司在中国共拥有20多家生产工厂、7个研发中心。 (CE : 消费电子,IM : IT 和移动通信,DS : 设备解决方案,DP : 显示面板)《芯片法案》要求,如果获得补贴的厂商在知情的情况下,与中国等“受关注的国外实体”合作,进行合作研究或技术授权活动,美国商务部有权全额收回补贴。 依据《法案》,获得补贴的企业还不得在中国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庞大。三星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芯片,肯定会担心失去这块收入。”《通信世界》创始人项立刚分析。 半导体行业观察人士孙永杰向《21CBR》记者进一步分析道:三星在中国市场投建的工厂主要为闪存芯片,与CPU、SOC等逻辑芯片不同,其制程要求较低。 “中国对成熟制程(28纳米以上)芯片的需求量很大,由此,三星在美建设5纳米等先进制程芯片厂,和现有产能不会有冲突。”孙永杰说道。 这是三星今年第二次面临艰难选择。 据《中国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美方发起“芯片四方联盟”,要求韩国在8月底前回复是否加入。 三星是否会与中国保持距离,暂未得知。 唯一能确定的是,一旦它做了这个决定,恐将失去一大块利润。 需求减少 三星是全球规模排名第三的半导体巨头,具备设计和制造能力,既做代工,也自研。 三星代工业务主要服务内部的Exynos SoC芯片和高通芯片。电脑CPU、手机SOC等芯片制造,占其半导体业务营收的30%左右。 2022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有供过于求的迹象,尤其是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9%,跌至2.95亿部。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出货量降至3亿部以下。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环比下降14%至1.05亿台。 国际大厂亦拉响了行业下行警报。6月30日,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CEO Sanjay Mehrotra在财报电话会上称,中国消费市场的疲软,导致包括电脑与手机在内的消费电子市场受到冲击。 美光科技预计,第四财季营收约为72亿美元,远低于华尔街预计的91亿美元。 三星今年内也释放了多次砍单消息。 早前,韩媒报道指出,三星通知芯片、面板等供应商停止拉货,释放了去库存信号。 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三星对此解释称:消费电子产品行情疲弱,公司在针对性市场获得了增长,内存服务器需求稳健。 在消费电子需求不振的情况,如若再失一臂,三星处境将变难。 逆势加码 三星的野心,指向全球半导体行业霸主。 上个世纪90年代,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萧条,国际大厂纷纷缩减投资规模,唯独三星逆势加码。“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深陷180亿债务泥潭的三星创始人李健熙放出狠话。 眼下的三星,又一次回到赌徒状态。这次的主角是,李健熙的儿子李在镕。 2021年8月24日,李在镕获假释仅11天,三星就宣布了“未来3年投资2050亿美元”的计划。 此后,三星频繁在芯片半导体行业落棋布子,可谓来势汹汹。 斥资170亿美元赴美建厂,是李在镕投资计划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当年11月,李在镕曾为新工厂选址亲自飞往美国考察。 海外建厂无疑有利于提升产能。在半导体行业微妙局势下,李在镕的这项计划也有争夺话语权之意。 要想当上半导体霸主,李在镕必须在先进制程上有所建树。 今年6月,台积电宣布“下半年量产3nm”,三星紧随其后宣布3nm制程量产,已在韩国华城工厂大规模生产。死磕先进制程的竞赛没有就此结束,三星、台积电相继宣布,将在2025年量产2nm芯片。 8月初,三星放出豪言,到2026年,其芯片产能将增加两倍以上。 全球半导体行业又迎变局,急于追赶竞争对手的三星,在大国博弈中,豪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