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88%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收费监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9月23日,教育机构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的非学费监建议”中明确,目前,科类各地普遍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校外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预收费进行监管。培训数据显示,纳入全国已有9.5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预收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教育机构纳入监管的非学费监机构比例达88%。
当前,科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大幅压减,校外非学科类培训问题开始凸显。培训教育部通过通报、纳入约谈、预收调度、教育机构督办等方式,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分类明确主管部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分类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主管部门,初步理清了部门职责,形成了部门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北京市、天津市等约一半省份已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明确了审批登记流程。在标准中,对办学许可审批、场所面积、开办资金、消防及安全管理、师资配备等作出了明确要求,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2021年10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采用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两种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不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预收费进行监管,风险保证金最低额度不得低于培训机构收取的所有学员单个收费周期(3个月)的费用总额。目前,各地普遍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预收费进行监管,据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已有9.5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达88%。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类型多样,目前以市场定价为主,“双减”改革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部署各地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排查整治工作,杜绝培训恶意涨价和超时段收费。从目前监测结果来看,全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抓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在明确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抓紧制定设置标准,严格审批登记。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常态化监管,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持续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完善价格监测,深入开展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娱乐)
- ·生物医药迎头赶上 用“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 ·2022年国庆档票房达14.96亿元《万里归途》以超10亿元票房领跑
- ·美国按揭贷款利率七周连升,刷新16年最高,贷款申请暴跌
- ·美国FTC撤回部分诉讼主张,不再指控Meta收购VR公司Within Unlimited将破坏现有竞争
- ·乌克兰要求提高俄石油过境运输费 每吨涨至13.6欧元
- ·回心转意?马斯克又说要440亿美元买推特了,法官说案子还没撤
- ·气象干旱橙色预警:我国多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 ·2022年国庆档总票房14.92亿
- ·8月新势力交付榜:传统车企高端品牌反击 理想等新势力掉队
- ·iPhone 14砍单,Mate 50增产,谁在买华为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