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达70%?水滴筹再陷中介抽成风波: CEO沈鹏亲自下场回应,平台费率3.6%
原标题:最高达70%?最高再陷中介自下水滴筹再陷中介抽成风波: CEO沈鹏亲自下场回应,平台费率3.6%;累计募捐超500亿元,达水滴筹是抽成场公益还是生意?
“水滴筹在回应中称,任何高于筹款额3.6%的风波费用都不是平台收取。”
日前,鹏亲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的应平话题登上热搜,一时间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圈层热议。台费
面对争议,最高再陷中介自下水滴筹方面紧急回应,达水滴筹称只收取3%的抽成场服务费,由恶意推广的风波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并对此类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鹏亲
抽成最高7成?应平
平台、CEO沈鹏纷纷回应
8月21日,台费水滴筹针对这一事件发表公开回应。最高再陷中介自下
水滴筹在回应中称,任何高于筹款额3.6%的费用都不是平台收取,如果大家发现有机构或个人收取高额佣金,可向水滴筹平台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水滴CEO沈鹏转发了该声明,并表示,对于此类行为,水滴筹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抵制和打击。
水滴筹引发的热议来源于《中国慈善家》6月发布了一篇名为《大病筹款灰色链条:“职业筹款推广人”最多抽走7成爱心款》的调查报道。
该报道曝光了一条由“职业筹款推广人”领衔的大病筹款灰色链条。
6月28日,水滴筹对外声明,大病筹款灰色链条不仅严重影响了大病筹款行业的公众形象,而且筹款中介收取30%-70%的费用,侵害了筹款人、捐款人的权益,已经构成违法行为。
所谓的“中介”,也就是“职业筹款推广人”。这些职业筹款人会主动联系大病筹款平台的筹款人,帮助筹款人在社交平台上对其筹款链接进行转发、推广,但要求推广后收取最高7成的筹款,作为“服务费”、“推广费”。
水滴筹在回应中称,专项小组调查发现,参与选择和恶意推广合作的筹款人,大部分是多次发起过筹款的患者,他们所患疾病大多是白血病、慢性癌,治疗花费高且周期长,其家庭经济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在多次筹款之后,患者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网已无法再筹到钱,所以明知恶意推广收取高额佣金,只能无奈接受。
水滴筹累计募捐509亿元,
“公益还是生意”争议不断
这并不是水滴公司首次引发争议。
长期以来,水滴公司对外宣称构建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的商业闭环模式。通过大病筹款和网络互助,水滴为线上保险销售打造用户教育场景,激发了用户的保险保障意识,捐款人和互助会员为水滴保险商城带来新用户。
但是这两项引流业务一直备受拷问。2021年3月,水滴公司终止互助业务,就业务合规而言或是明智之举,为上市之路扫除了障碍。但终止互助业务令其原有业务闭环破裂,水滴丧失了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
同属引流产品的水滴筹,截至2022年3月末,有超过4.03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向近250万名患者捐赠总计约509亿元。但公众对其“过度消费爱心”“是公益还是生意”的争议从未中断过。
从今年4月开始,水滴筹试运行收取筹款金额的3%作为服务费,第三方平台支付平台收取0.6%支付通道费用,用于维持平台运营。
业内观点认为,这样的调整背后是其业绩压力。
回看水滴公司近几年的业绩,营收不断增长,2018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2.38亿元,15.11亿、30.28亿元和32.06亿元,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净利润常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2021年分别亏损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和15.74亿元。
6月28日,水滴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水滴旗下业务分为保险保障事业群、水滴筹和患者服务事业群、医药创新事业部三个业务单元。这些调整究竟能为水滴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还需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不过,据水滴公司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水滴公司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2022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为6.487亿元,环比增长7.4%。第一季度,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为6.282亿元。
作者:赵梦涵 年乐
来源:险企高参
(责任编辑:知识)
-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网络诚信发展报告及十件大事
- 利空美元!机构称若美国通胀很快回落的预测正确,美联储将转向小幅加息
- 美联储决议后美股还有一劫!惨淡的Q3财报季即将来临
-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做值得长期托付的资产管理公司
- 北京欢乐谷11月22日起暂停开放
- 央行:将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
- 购房宣传名不符实,开发商可免责?中消协:对这些“霸王条款”说“不”!
- 9月22日听易方达范冰、华夏代瑞亮等基金大咖说:红利配置正当时 黄金配置策略
- 金科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4.36亿元,正在引进战略投资
- 华为冬天里的华为云
- 重要通知!油价降了!国庆出行,又省一笔
- 为追上Tiktok 明年Youtube将祭大招:短视频作者可获45%广告收入分成
- 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破产案背后:FTX“病入膏肓”,上百亿美元“窟窿”无望填平
- 工银瑞信现基金经理“离职潮”,业绩大幅回撤,新人能否接班?